校学术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 页 > 政策规章 > 校学术委员会 > 正文

南京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2018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0年07月07日 来源:科研处 浏览次数:
字号:【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和《南京财经大学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等文件精神和相关规定要求,本着遵循学术规律、尊重学术自由、学术平等、鼓励学术创新、提高学术质量的原则,南京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等职权,持续推动学校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校学术委员会对学校整体学术水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和建议

校学术委员会认为,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大前提下,我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党委、校长和行政依法依规支持校学术委员会行使学校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制度性的保障;校行政和校学术委员会比较好地处理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校行政充分尊重学术委员会处理学术议题的结果,未加任何干预;学校职能部门也积极支持、配合学术委员会工作,各项具体学术事务能够顺利处理并落实;各学院(部)越来越重视学术分委员会的作用;涉及学校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学校行政均以不同的形式征询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关心学术委员会的建设,解决学术委员会体制运行中的困难;学校师生对校学术委员会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二、2018年校学术委员会开展的主要工作

1.推进教授治校,筹备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

在校学术委员会指导下,201810月至12月,经院系推荐选举,全校新一届各院(部)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完成。根据《南京财经大学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等相关规定,在院(部)学术委员会推荐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新一届学院和学校学术委员会是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背景下筹备换届的,将在确保教授在学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中拥有更大的代表性和更充分的话语权,切实迈出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一步。

2.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科研工作实现再跨越,学校科研呈现新气象。

在学术委员会及秘书处参与指导下,2018年科研处新出台了《南京财经大学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的实施细则》《南京财经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修订《南京财经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南京财经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推动上级各项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位。

引导和激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申报重大科研项目,规范学校机构、平台、人员的科研产出管理。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批国家自科基金28项,国家社科基金16项,立项总数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位列第六。另外,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8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9项,江苏省科技厅各类项目12项。

3.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健全质量监督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推动全校人才培养改革,召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指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新增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68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验收评估工作进展顺利。积极支持学校举办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等。

人才培养改革取得初步成绩。全校获得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9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获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共计244项;新增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6个,获评研究生优秀工作站1个。7篇硕士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金融硕士学位论文。2篇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5篇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

4.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认真评定推荐各类人才计划候选人。

评定推荐各类人才计划候选人。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等各类人才工程计划候选人进行了评定,确保我校申报人才的质量。开展了“青年学者支持计划” 、“高端人才计划”的选聘与聘期考核工作,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5.审议其他相关议题

受学生处委托,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和考试院“省属院校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培训工作会议”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的通知精神,各高校要对改革试点省份本科招生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最终决议将金融数学专业原先设定的选考物理、化学、生物中的1门改成必选物理。

2018年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们恪尽职守,义务奉献,处理学术事务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新时代下,学术委员会任重而道远。校学术委员会将不忘成立之初心,牢记时代之使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依法行使学术权力,在学校工作的整体布局中,继续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和规范,推进学术管理体制、机制的协同创新,努力在学科专业建设、学术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风建设等学术事务上发挥更加重要作用,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